从2009年山东全运会首次拿起采访本,到2025年即将赴粤港澳踏上第五次全运征程,二十五年的体育记者生涯中,全运会不再只是一个赛事符号,更是凝聚同行情谊、记录时代变迁的成长印记。站在十五运会倒计时的今天回顾过往,那些发生在媒体村的点滴温暖、赛场边的动人瞬间依然清晰如昨,而对于珠江之畔的期待,早已充盈心间。
还记得山东全运会,当时全国媒体人第一次拥有属于自己的“全运媒体村”,楼宇间的空地成了赛后互动的“运动场”,篮球场边的交谈中交织着赛事的观点碰撞,彼此陌生的同行因一次赛事、一段讨论逐渐熟络。这种“媒体村记忆”到了2021年陕西全运会时,变得更加浓厚深刻。
作为东道主的记者,看着来自全国的同行对西安全运媒体村的服务赞不绝口,称赞“十三朝古都将细节体贴做到极致”,那份自豪与喜悦至今历历在目。尤其记得中秋之夜,田径赛场上苏炳添摘得全运首金的欢呼声尚未散尽,媒体村内却悄然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业余拳击赛。那时,我作为西安代表出战,与中国体育报记者在小花园的一片空地上对阵三回合。赛后,我们握手言和,并在新华社记者的镜头中留下彼此拥抱与合影的画面,复盘每一次出招回合。这些与月光和笑声交织的场景,成了我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记忆。
如今身份已转换,从东道主的记者到即将以“客人”身份赴湾区采访,但对全运会的关注与热情从未减退。这一次,除了继续关注陕西健儿的表现,我更期待能在珠江之畔的媒体工作中学习借鉴更多新技术:了解年轻记者如何运用手机快速成稿、借助人工智能高效编辑,学习视频拍摄与剪辑的创新技巧,深入信息整理经验的探讨中,不断精进自己的技能。无论是赛场上追求突破的运动员,还是面临技术变革勇于追赶的媒体人,这种“超越自我”的精神,正是对全运会“追求卓越”理念的最好诠释。
今年国庆与中秋期间,西安市再次掀起田径热潮,2025年中国田径大众达标系列赛大区分站赛暨西安市第二届大众田径冠军赛一同启幕,1200多名田径爱好者齐聚曾举办十四运会的场地,尽情挥洒汗水。其中来自7个国家的选手纷纷亮相,让体育精神飘扬。人群中,小选手杨昕允挥舞着国旗的模样格外鲜明。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说道:“希望苏炳添叔叔在十五运会的跑道上再次飞驰,我们会在西安为他加油!”童真的话语道出了无数西安人期盼与祝福。
目前,珠江之畔的筹备工作已步入冲刺,全国上下的热切目光纷至沓来。作为见证过数届全运精彩的“过来人”,深知一届成功赛事的背后,离不开无数人默默的付出与坚持。衷心期望十五运会能在粤港澳大湾区绽放独特光辉,愿所有运动健儿赛出最佳状态,愿每一份对体育的热爱都能被看见。
从古城西安到珠江之畔,跨越的只是地理空间,不变的却是心底对全运盛会的深切祝福。十五运会,我们准备好了!



